第109章 交流会_重生学霸:我引领科技狂潮
笔趣阁 > 重生学霸:我引领科技狂潮 > 第109章 交流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9章 交流会

  晚10点,陈帆抵达航空基地。

  例行公事的安检程序结束,陈帆回到基地大楼。程建华早就吩咐食堂备好了饭菜,陈帆洗了把手,坐下开动。

  7个小时的车程,已经饥肠辘辘。

  程建华已经吃过晚饭,但还是坐在陈帆对面陪同。

  食堂小包间,16人台,装修典雅。这里平时用来会客和招待,有时候领导谈事也会专门选在这里。

  程建华介绍说:

  “你提交的项目,大领导默许了。但他毕竟不是科研工作者,对技术方面不够了解……”

  “所以,具体的决策权,必须要经过科学院的审批。”

  “可控核聚变是热门研究趋势,却不是崭新的概念。抛开国外不提,国内至少有2位教授有相关项目团队。”

  “虽然我相信你的实力,但你给出的立项资料……他们反馈太新了,很多技术问题,甚至是理论问题,甚至都还没得到学术圈的认可。”

  “在我的极力推荐下,他们勉强默许了。但要求你做一场报告,回答同行的提问……如果审核没问题,就可以申请资金,成立项目组。”

  陈帆感激的看了他一眼。

  现在的他,在学术圈混的时间还太短了,远远没有前世的地位。

  如果他自己递交可控核聚变项目的立项申请,很可能直接被驳回,或者并入其他人的项目里。

  多亏程建华鼎力支持,否则根本走不到这一步。

  “多谢。”

  程建华笑道:

  “你对航空事业的发展,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。我帮这点小忙,也是应该应分,后续还要靠你自己。”

  陈帆表示赞同。知识是不会骗人的。只要能用理论和数字解释的问题,陈帆就一定可以把它做好。

  “报告陈述定在了什么时间?”

  程建华答复:

  “下个月15号。”

  “我本来主张他们给你提前一下,但科学院的负责人表示,立项上会历来安排在15号,这个月错过了就得下个月,没有提前的先例。”

  这个规矩,陈帆貌似也听说过。

  陈帆看看日历,距离项目上会,还剩下25天。

  程建华接着说:

  “我提前接你回来,是因为今年的ITER大会于后天在京平举行。”

  ITER全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,是全世界规模最大、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。

  签署合作协议的国,在核聚变的物理设计、工程设计、材料技术进展情况上共同学习,交流进步,互助互惠。

  “届时,全世界核物理领域大佬齐聚一堂,交流洽谈。”

  “虽然不知道你走到了什么地步,但……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择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  陈帆在心里给程建华点了个赞。

  就算有前世的经验,陈帆也绝对没自大到独立搞定可控核聚变项目。

  之前的铋系超导研究,也是借了于晓辉教授的光才研发完成。

  陈帆不喜欢个人英雄主义,他认为今天走的每向上迈出一步,都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

  “不过,陈帆……”

  “国际之间,有合作也有竞争。对别人技术的支援,一般都建立在两者地位差距巨大的基础上。毕竟谁也不愿意交出技术后,就被人压一头。”

  “你提交上去立项的东西,目前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新了……”

  两世为人,陈帆又不是傻瓜,他已经知道程建华要说什么了。

  瘸子恢复健康的第一件事,就是丢掉他的拐杖。

  对这些加入协议的国来说,ITER就像是个“拐杖”:

  樱花岛超导材料薄弱,从米国整来一些凑凑;华国起先没有托卡马克装置,毛子国送来一个瞅瞅;泡菜国没有数据建模,华国协助搭建一下……

  总而言之,但凡签署协议的,科研实验的进度都差不多。

  但是大家只补短板,谁也不会把最尖端的技术拿出来。

  毕竟……万一分享给了其他国的资料,导致别人拿着自己的技术做成了核聚变项目,就会立刻丢开ITER协会这根“拐杖”,发展自己国的伟大事业。

  陈帆欣然同意:

  “知道了,会议上我会有所取舍。”

  程建华微笑着点头:

  “其实,我们打算,连你计划立项的事情都不对外公布……”

  “考虑到已经公开的成就中,你解决了黎曼猜想这个世界级难题。我的意思是……让你以协助粒子流数据建模分析的数学家身份参与。”

  “你研发的铋系高温超导材料,还有未过会的升级版托卡马克装置……就不要体现出来了。”

  陈帆露出一个心领神会的笑容。

  程建华见陈帆答应,心态也放松下来。他就怕陈帆像范登堡报告会那样,年轻气盛,把什么都公布出来。

  他安排到:

  “那就这样……”

  “明天,我抽空带你去见林心诚教授,他深耕核物理领域40年,也愿意和你这样年轻有为的青年教授聊聊。”

  陈帆:“……”

  林心诚。

  又一个前世熟知的名字。

  林心诚兢兢业业,是个值得敬佩的科学家:

  按照前世的时间线,在五年后“新希望反应堆”点火实验中,正在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发生意外,第一壁材料严重破损,堆芯熔毁……

  项目组紧急停止实验,并且疏散科研人员逃生……但林心诚为了第一手的试验资料,逆流而上,冒死闯入中央控制室拷贝数据。

  最后……

  实验数据被完好无损的携带出来了,但林心诚却也因为遭遇严重辐射不治身亡。

  陈帆前世的核聚变研究进展,很多都基于林心诚之死带回的第一手数据。可以说,林心诚算是他无声的导师。

  科学就是这样……在一代代学者之间薪尽火传。

  重生后,能够见到这位只在墓碑前默默鞠躬老前辈,陈帆失神了好久,内心五味杂陈。

  程建华不知道陈帆在想什么,拍拍他的肩膀,像关爱晚辈一样说:

  “快吃饭吧。”

  “今天已经很晚了,回去早点睡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i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i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