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下个项目也可以_重生学霸:我引领科技狂潮
笔趣阁 > 重生学霸:我引领科技狂潮 > 第95章 下个项目也可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5章 下个项目也可以

  吕玉林激动的点点头:

  “好的!”

  “我们团队这边,立刻就把实验论文整理出来发表!”

  “我觉得这篇论文,至少能发表在《自然(Nature)》的化学子刊。”

  NatureChemistry作为《自然》旗下最具代表性的子刊之一,无数大佬都为能够在上面发表文章而不懈努力。

  这里所发表的论文,无一不涉及到整个化学领域最前沿、最重要的研究。

  毫不夸张地说,手握一篇《自然》的论文,可以让未来的科研路一马平川,无论是评定人才帽子,还是申请项目基金,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
  陈帆鼓励说:

  “加油!”

  “写好了我可以帮你们看下。”

  吕玉林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兴奋中:

  “知道了,陈教授!”

  这是她称呼陈帆为教授最痛快的一次,之前都因为陈帆年纪小,让她觉得这个称呼别别扭扭的。

  功夫在平时。

  实验是扎扎实实做的,所以论文的撰写很快。

  第二天。

  吕玉林就把论文写好,打印出来,上交给了陈帆。

  前世,陈帆也很乐意在学生投稿之前,帮助他们看看论文。确定里边是不是有逻辑上或者其他方面无伤大雅的小问题。

  毕竟退稿回来挺麻烦,还是一遍通过为好。

  陈帆接过吕玉林的论文。

  论文标题下方,标注作者的地方,赫然写着陈帆的名字,后续才是吕玉林、罗达威等等同学。

  陈帆皱了皱眉头:

  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  吕玉林会心一笑,小声说:

  “没什么意思……”

  陈帆把论文甩在桌上:

  “你这就没意思了。”

  “你这样子做,我没法看了。”

  吕玉林一怔,她被陈帆的动作吓了一跳。陈帆这样发脾气,还是第一次。

  吕玉林把头埋低,沉默了一会,如实交代说:

  “因为陈帆教授您……其实对这个项目的贡献是最大的。”

  “如果不是那天,恰好遇到您的指点,我都不知道要在实验室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多久。”

  “您的指导,就好像开了一扇天窗,让阳光照进来了……”

  “所以,您必须是第一作者!”

  在华国,很多职称评审中都明确要求申报人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。对应的,各种考核也对论文的一作十分看重。

  虽然说通讯作者定义为整个课题的负责人,承担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,也是对外联系人……但评奖这块却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,或者够不到条件。

  在职称评审中,通讯作者的身份可能不如第一作者受认可,尤其是对于评正高职称的情况,一些单位可能只认可独立作者的身份。

  陈帆义正言辞的解释:

  “第一作者,是对研究工作做出最大贡献的人,包括实验设计、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。”

  “这个过程,我完全没有参与。”

  吕玉林还是认为这贡献归功陈帆。

  这些年,在刘凤手底下工作,她免不了养成了一些卑躬屈膝的坏习惯。

  之前,刘凤手下的研究生,如果要发表论文必须要加她的名字。

  而且必须是一作!

  吕玉林觉得陈帆也应该有一个。

  这项目,如果交给陈帆亲自来做,可能会比她做的更快更好。

  吕玉林坚持说:

  “可是,没有教授你,我们的实验能不能完成都是问题。”

  陈帆也是无语了。

  只是指导了实验,就要抢学生的第一作者,这是什么道理?

  他忍不住吐槽说:

  “如果一个导师,混到了教授职称,还在抢学生的一作,那可真干的不咋地,99%的水货!”

  吕玉林忍不住笑了,这说的不就是刘凤吗?

  但她又坚持了一次:

  “可是,您是数学系的教授,又不是化学系的教授,这篇论文,应该可以帮您评上化学教授。”

  吕玉林亲手完成了实验。

  而且项目从试验品变成工业化,连现成的企业都已经找好了。

  这是技术的更新迭代!

  这份论文涉及的技术有多贵重,吕玉林心中有数:

  虽然谈不上解决黎曼猜想那么强,但是在当前的化学界,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!

  陈帆笑着说:

  “没关系,成为化学系教授是迟早的事,下个项目的论文也可以。”

  吕玉林:“???”

  陈帆教授除了研究他们的项目,在其他方面有进展了吗?

  这让她顾不上争辩第一作者的问题了,激动的只顾着问:

  “陈教授,您又有什么重大发现了?做什么样的研究?”

  在她心目中,陈帆可太强大了。

  加入他于晓辉教授的实验组,在教授不在的情况下,带着大家一起做实验,还能顺便兼顾自己的小实验室。

  这才过去多久?

  新生开学两个月?

  陈帆之前出门之类的,还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啊。

  也就是说,他在化学系短短的一个月时间,先是推进了自己的项目,又有了一个新的可行性的点子。

  陈帆的思路是有关高温铋系超导材料的,只是个初步想法,具体的还要他和于教授一起分析才能得出结论。

  不过,按照陈帆自己脑海内的推演,这已经八九不离十了。

  陈帆笑着问:

  “你想参与吗?”

  吕玉林虽然前阵子刚发过誓,说自己混到毕业就找工作,再也不参加任何实验或者科研了。

  但实验室的一切,真的让她着迷。

  吕玉林扪心自问:

  自己是不喜欢实验室的生活?

  还是不喜欢被刘凤压榨的生活?

 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。

  如果能跟着陈帆教授一起,那她愿意在实验室待到天荒地老。

  吕玉林没说话,但陈帆已经从她的眼睛里看到答案了。

  他从办公桌的笔筒里抽出来一支红笔,把论文细致翻看了一遍,最后,在第一作者的地方画了个圈:

  “除了这里,需要改成你自己的名字,你的论文我非常满意,其他地方没有任何问题。”

  “拿回去修改吧。”

  “修改完成后,你可以投到任何你喜欢的期刊,我想他们不会拒绝你。”

  “另外,硕士毕业后,有兴趣再读个博士吗?”

  吕玉林眼睛里有亮晶晶的光斑:

  “我知道了。”

  “谢谢您,陈教授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i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i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