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章 开始实验_重生学霸:我引领科技狂潮
笔趣阁 > 重生学霸:我引领科技狂潮 > 第122章 开始实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2章 开始实验

  听到陈帆的安排,参与的每个人都激动、兴奋、热血沸腾。

  这可是可控核聚变项目,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!

  这些从华国各地来的科研员,跟着陈帆这位“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工程师”,即将见证奇迹。

  在所有人的刻板印象里,总工程师的形象差不多都是二八分短发、宽边眼镜、表情刻板的中年人。

  对项目总工程师这个职务,“年轻”意味着经验不足、阅历尚浅,并不是一件好事:

  甚至在一开始,有科研员在设备安装现场看到陈帆陈帆,下意识就一句:

  “小伙子,碍事了。让一下。”

  等陈帆转过身,都要反应半天,这位是西北核聚变实验基地的总工程师。

  “咳,不好意思,陈……总工。”

  陈帆科研工作和实践容不得一点马虎,但生活和交往方面却很随和,有研究员不小心称呼错的,他从不介意,反而和大家开起玩笑:

  “没事,我站这确实挡道了。”

  “不用有心理负担。”

  “齐心协力把反应堆建设好,你们叫我小陈也没关系。”

  不小心喊错的科研员使劲憋笑。

  陈帆则拍了拍他的肩膀:

  “好好工作吧。”

  “有问题随时向我汇报。”

  直到陈帆走后,这名科研员都在心里“反刍”:这种长辈一样的关怀,由一个比我还小10岁的年轻教授展现出来……实在是太奇怪了啊喂!

  随着相处时间变长,大家对陈帆的印象有了改观。

  陈帆能记住实验结果每个人的名字,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尊重;

  再有就是专业水平……

  加入西北实验基地的研究员,有一些有过其他项目的经验,也见识过总负责人无能还胡乱指挥,外行教育内行的情况。

  陈帆则完全不同。

  尤其是林心诚的学生,他们彻底被陈帆给震惊到了:

  你是联合理学院数学系教授,等离子湍流模型是你主导,可以理解。但于教授的铋系超导,为什么感觉你比他更懂的样子啊?!

  原本数学院严文仲的人,也体会了一下什么是“干掉了两个千禧年难题的数学家”:

  他们的团队三天三夜都没完成的测算,陈帆在巡检了解工作进度时,手写计算,当场给出答案。

  这让配备了8台笔记本电脑,安装了Datawrapper、SPSS、Matlab等数据处理软件的大数据组一度怀疑人生。

  来的时候:为华国可控核聚变事业奉献一份力量。

  干的时候:来陈帆教授的实验基地凑个数。

  但陈帆讲话的时候偏偏要说:

  “西北核聚变研究基地,能建设的如此迅速,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!”

  “……”

  这一句,可能只有航空基地程建华派来的工程建设队受之无愧了。

  陈帆宣布项目验收和试运行,所有人都无比兴奋。

  语无伦次的参与感!

  …………

  次日。

  各部门把设备提前检查了一遍又一遍,确定万无一失后,齐刷刷站成队伍等待着陈帆。

  这是托卡马克装置改造后的验收运营,并不算正式的核聚变点火实验,但大家仍然像打了兴奋剂一样。

  林心诚在基地二楼的观测室内,看了看陈帆,又把目光转向楼下金属质地的庞然大物,充满期待的问:

  “目标运行时长是?”

  陈帆托着下巴,整个实验设备是在前世的基础上改进的,他有充足的信心,想了想回答:

  “5分钟?”

  毕竟只是设备验收,又不是正式的点火实验,时间太久原材料成本会高。

  可控核聚变必备原料,氦-3每吨的价值是200亿元……

  又不是国庆献礼的正式点火实验,这钱陈帆现在可烧不起。

  设备验收,确保设备各部件能正常运行,并对数学建模进行的偏差进行最后的调整就可以了。

  陈帆前世可控核聚变的最高记录,是平稳运行10分51秒……

  现在解决了前世已知的几乎全部问题,不运行一小时以上,都对不起重生回来后这一番功夫。

  林心诚不知道陈帆在想什么,否则会被这想法吓一跳。

  目前,世界最高记录,是米国劳伦利弗实验基地,平稳运行214秒。

  冯世荣的目标是紧随其后,达到200秒时长。

  陈帆目标5分钟,就是300秒。

  “是个跳一跳就能够到小目标。”

  林心诚如是想。

  向小园盯着时钟,提示道:

  “报告总工程师,时间已到。”

  陈帆拿起对讲机,深吸一口气,下达指令:

  “各组准备,通电运行!”

  随着电流的供入,设备发出巨大的轰鸣声,观测室内的数据面板,各项数值都在不断攀升。

  人工智能“深蓝”把复杂抽象的数据,动态整理成易于人类理解的饼图、折线图、柱状图,实时呈现。

  【燃料离子温度:℉】

  【等离子体密度:1.2×1021/λ】

  【等离子体电流:A】

  【聚变三重积(Q):3.972】

  【运行时间:9249ms】

  高温、高压、电流等数据攀升到一定值后,趋于稳定不再波动。

  运行时间的数字,一直滚动上升。

  “深蓝”和实验设备相融合,时间可以精确到毫秒……

  1000毫秒=1秒

  为了便于展示,避免科研人员现场数0,显示面板上的数值超过一定长度,就会更换单位名称。精确数字可以实验结束后单独分析查看。

  【运行时间:29.56S】

  【运行时间:57.18S】

  【运行时间:91.67S】

  【……】

  【运行时间:180.56S】

  超出三分钟了!

  研究员们死死盯住数据。

  激动、质疑、不可置信!

  冯世荣南方实验基地的首次数据,21秒03,是印在核物理专业的每一个大学课本里的。

  加入陈帆的实验基地,大家认为:验收实验有个30秒就算成功。

  可现在,仅仅是设备验收,就已经接近冯世荣教授今年的目标了。

  数据还在继续攀升。

  【运行时间:201.99S】

  【……】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i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i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